國內國際圖片視頻軍事歷史科技娛樂經濟評論

以數字化助力教育強國建設

國際新聞泛目錄寄生蟲接單TG:環球網2023-02-14 00:06:20 A-A+ 二維碼
掃一掃 手機閱讀

“分享一下”100块附近的人(2023已更新(今日夜生活)【小姊姊年轻漂亮】气质佳,形象好,服务周到,全天恭候随叫随到。深交所:对联创电子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


  

“分享一下”100块附近的人(2023已更新(今日夜生活)【小姊姊年轻漂亮】气质佳,形象好,服务周到,全天恭候随叫随到。

  一根網線,連接你我;一塊屏幕,共享世界。

  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,數字化變革發生在社會生活各個角落。一場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轉??型正在發生。

  廣闊疆域上,西部的孩子可以和北京的學生同上一堂課;鄉村的學生打開智??慧大屏也能享受豐富精彩的課后服務;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,正開啟虛擬協同教研新形態。

 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“推進教育數字化”寫入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??”部分,提出“推進教育數字化,建設全民?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、學習型大國”。

  教育數字化正成為普遍共識。以數字化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,推動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,以數字化助力??教育強?國建設,數字教育的中國方案呼之欲出。

  基礎設施日趨完備,為教育數字化創造有利條件

  作為安徽省霍山縣衡山鎮東城中心學校的信息中心主任,徐守斌見證了學校及全省信息化發展的全過程。

  從電腦裝配、投影白板到液晶一體機,他感嘆:“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了??解北京、上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,我?們邊遠山區的教育資源與發達地區開始同步貫通。”

  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在一組數據里體現:目前,全國中小學(含教學點)互聯網??接入率達100%,比2012年提高了75個百分點;99.9%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100M以上,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,99.5%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。

 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,網絡覆蓋完全、線下多媒?體教學空間和網絡教學空間融合的泛在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。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,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努力,特別是近十年的大力推進,我國教育信息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體制機制日趨完善,“三通兩平臺”目標任務基本完成,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明顯提升,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不斷創新。

  從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數字化,數字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備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、數字化教學應用逐步擴大、師生數字??素養不斷提高,為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
  2022年3月28日,作為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重要抓手,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。堅持“應用為王、服務至上、簡潔高效、安全運行”總要求,經過7次迭代升級,最終集成整合中小學、職業教育、高等教育三大資源平臺,建成服務大廳,開設專題板塊,上線試點專區,形成“三平臺、一大廳、??一專欄、一專區”的平臺架構。

 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以來,定位更加精準、功能更加全面,基本建成世界??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。截至目前,平臺用戶覆蓋200多個國??家和地區。

  “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涉及整個教育生態要素的系?統性、根本性變革,是對教育價值的重構,是實現‘數字中國’‘數字經濟’戰略必由之路,也是破解教育公平、質量等重難點問題的必由之路,是??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階段。”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教授劉菁表示。

  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、提升教育質量大有可為

  “雙減”政策落實以來,學校、課堂的??質量提升越發加速。對邊遠農村小學來說,學校缺少專業的音、體、美教師,如何實現既開齊開足各科課程,又??保證課堂質量?

 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舊堡鄉中心小學教師王航介紹,學校充分利用?國家??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豐富的教育資源,有效實施教學和育人活動,在校內利用課后服務時間,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。“老師們取到了‘真經’,學生們提升了學習興趣,一舉多得。”

  為適應更廣泛的用戶需求,平臺正在拓展功能、增加應用場景:電腦、教室大屏、手機、電視投屏等多種終端使用;交互功能強化,用戶個體和師生群、家校群、教研群等群體可進行交流分享;直播功能上線……目前,平臺通過資源組合和功能支?持,可服務自主學習、教師備課、??雙師課堂、作業推送、答疑輔導、課后服務、教師研修、家校交流和區域管理九大應用場景。

  正如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院長楊現民所說,教育數字化轉型在促進教育公平、提升教育質量上大有可為。“基于互聯網構建超大規模、高速暢通、規范有序的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交換體系,實現師資、課程、場地等優質資源在城鄉之間、區域之間、學校之間的持續有效流動,讓每位學習者都平等享有接受優質教育的?機會。”

  ??跨越5000公里,華東理工大學和喀什大學兩校學生全程同上一堂無機化學課的事,在2018年的秋季引爆網絡。一年后,石河子大學加入,三校實現同步。至今該門課程成為同步課堂持?續時間最長的課程。

  加速區域間知識共享??,“慕課西部行計劃”2.0正深入實施,運用信息技術賦能教育、??連接東西,推動高等教育領域教育公平和整體質量提升。

  至今,“慕課西部行計劃”實現西部高校基本全覆蓋,僅2022年一年,為西部高校提供的慕課及定制課程服務4.5萬門,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176.9萬門次,參??與學習學生2.5億人次,??培訓西部教師35.5萬人次。

  劉菁認為:“在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,以發展智能技術支持的教育服務為核心的教育新基建,圍繞新型資源和工具、資源供給、資源監管對數字資源進行了新布局,突出應??用核心,既有助于?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,同時還有利于提升資源供給與應用服務的精準化水平。不僅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,還可以實現教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,為教育新生態建設夯實‘數字’底座。”

  數字教育的中國方案

  三年來,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世界,正常教學秩序遭到巨大沖擊。在此背景下,中國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前期建設的慕課、虛擬仿真實驗等數字資源,開展了一場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?。

  據統計,2020年春季學期,全國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實施了在線教學,108萬教師開出110萬??門課程,合計1719萬門次;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達2259萬人,合計35億人次。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生動實踐,正在改變教師的教、改變學生的學、改變學校的管,成功應對疫情帶來的停教、停學危機,醞釀著一場“學習革命”。

  揚帆出海,領跑世界,以開放的姿態分享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成果,為世界高等教育應對世紀疫情和數字時代教育變革提出??了中國方案,作出了中國貢獻。

  此外,數字化資源的使用,線上課程教學不僅能整合優質、豐富的??教學資源,而且能有效突破傳統教學存在的空間、時間、人數限制,人??才培養模式得以實現深刻改革。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的現代學徒制專業實施“2+1”培養模式,學生在企業時可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學習校方課程,在校時可在線上學習企業課程,工學交替培養更加便捷。

  建成“智慧教學、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務、智慧學習”于一體的“云資環”一站式服務平臺,搭?建教學設計、課堂教學監控以及診斷與?改進等智慧教學管理模塊,形成“一平臺、三模塊”數字化教育教學體系,使得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的教學環境得以進一步優化。人人皆學、處處能學、時時可學,數字校園、智慧校園已然成為常態。

  未來已來。越來越多教育數字化的中國方案正在涌現。楊現民表示,在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關鍵時期,聚力推進教育領域的全面數字化轉型,是教育系統把握新發展階段、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戰略?性舉措,既順應全球教育發展之大勢,又彰顯??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之優勢。

  (光明日報 記者 楊 颯) 【編輯:田博群】

  • 央視新聞
  • 央視財經
  • 央視軍事
  • 社會與法
  • 央視農業
掃一掃
掃一掃,用手機繼續閱讀!
央視網新聞移動端
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
央視新聞移動看!
CBox移動客戶端
下載到桌面,觀看更方便!